2023-09-02 07:54:33 | 焕发网
山东艺术学院建校于1958年,坐落在名泉簇拥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建高校,具有艺术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山东省2017-2023年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从建校之初开始,一大批在国内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在这里工作、生活。早年与徐悲鸿一起留学欧洲的李超士、戴秉心,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一起留学欧洲的李杰民,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弟子刘质平,与张书旂、徐悲鸿并称为“金陵三杰”的柳子谷,著名艺术家关友声、黑伯龙、于希宁、吕品、宗惟成、刘鲁生、张彦青、王企华、宋居田、李华萱、刘乐夫、傅二石、金灼南、范峻青、何锦文、项堃、阮斐、殷宝忠、徐俊华、俞砚霞等老先生都曾在这里执教,并奠定了山艺发展的根基,也奠定了山东艺术教育的坚实基础。1978年学校恢复招生后,王音旋、朱德九、赵庆霞、曲广义、孙继南、张庆朗、唐尔丰、牟善平、崔世光、王俊生、卜庆孝、赵玉琢、朱铭、李振才、史振峰、陈凤玉、单应桂、曹昌武、段谷风、王立志、张洪祥、陈皋、杨松林、路璋、曲志刚、梁敬泗、李百钧、兰瑛、程慰世、安士英等一批名家在这里耕耘树艺。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严谨治学、潜心创作,为社会留下了一件件艺术珍品,也为学校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即“闳约深美”的校训精神。学校现有文东和长清两个校区,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近37万㎡,固定资产总值近10亿元,馆藏图书94万余册;有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戏剧学院、现代音乐学院、设计学院、艺术管理学院、舞蹈学院、戏曲学院、传媒学院、电影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国际艺术交流学院、公共课教学部13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1000余人;有教职工1002人,专任教师81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35人、副高级职称24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5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音乐学、民族音乐学先后被山东省批准设立泰山学者岗位。学校现有31个本科专业、50个专业方向,6个专科专业,其中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6个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绘画、公共事业管理、艺术设计、表演、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2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群、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群);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美术学科自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有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培育建设学科(音乐与舞蹈学),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其中音乐学为山东省特色重点学科),8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音乐学、美术学、中国画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舞蹈学、戏曲学、广播电视艺术学);有19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4个山东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有4个省级研究、培养基地(音乐文化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传统戏曲艺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齐鲁传统音乐传承研究基地)。学校近年来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京剧“梅兰芳金奖”、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央电视台“学京赛”等全国性展演评奖中,荣获省部级以上大奖300余项;圆满承办了文化部主办的系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班、第11届全国“桃李杯”舞蹈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等,成功举办了“新沂蒙”美术作品巡展、歌剧《檀香刑》巡演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展演展示活动;圆满完成了北京APEC会议、秘鲁APEC会议、斯里兰卡南亚峰会、上海世博会、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国内外重大活动的展演设计任务。学校主动对齐鲁文化进行传承研究保护,建立了山东汉画像石馆、于希宁中国画作品陈列馆、山东鲁锦艺术馆、山东民间剪纸艺术馆、梨园霓裳馆,收藏保存了珍贵汉画像石190余块、于希宁中国画精品60幅、鲁锦实物200余件、山东民间特色剪纸艺术品4000余件、京剧服饰用品唱本等一大批。学校大力推进与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的交流合作,与济南市、威海市、临沂市、滨州市、泰安市、潍坊市等开展了政产学研合作,与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教育电视台、省歌舞剧院、省话剧院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师生创作实践培训基地。学校不断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与澳大利亚、美国、法国、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23所院校签定了友好交流协议书,在学术交流、教师互派、学生互换、艺术演展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乌克兰功勋艺术家瓦连金·费里宾科教授、意大利著名雕塑家马克·泽诺、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艺术学院前院长保罗·克利夫兰教授、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德国斯图加特国立音乐学院布鲁斯·艾伯尔教授、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尼古拉·布洛欣教授、美国纳萨勒学院詹姆斯·奎恩教授、俄罗斯钢琴大师沃夫卡·阿什肯纳齐等一批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受聘我校讲学授课、开设高级研修班或大师班,对我校及山东的绘画、雕塑、声乐、器乐等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我校7位教授先后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聘为海外博士生导师、1位教授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授予荣誉教授称号。建校60年来,山东艺术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合格艺术人才,涌现出了著名歌唱家、教育家***教授,以及倪萍、刘曦林、王沂东、隋建国、闫平、王克举、王衍成、陈瑾、徐少华、王绘春、王静、苏岩、黄港、郭跃进、宋昌林、周龙、童年、郭婷婷、于冠群、李雪、靳东、刘涛、庄庆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有的成为享誉全国的音乐家、美术家、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为山东和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更多院校简介信息,点击进入>>大学简介专题,了解更多院校相关信息。
想要了解更多院校信息的考生还可以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搜索:当书网(或当书网),即可关注!让你随时随地了解新鲜高考资讯。
焕发网以上就是焕发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焕发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www.hfkaoyan.com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简介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是一所省属的由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直管的公办中等美术学校,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始建于2008年,2011年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批准,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学生毕业后参加美术高考。借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专业院校附中办学模式,文化课程设置与普通高中相同,美术专业开设素描、色彩、速写、创作构图、美术欣赏、设计基础等。山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简介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始建于1985年,原名中国函授大学济南分校,首任校长为我国著名国画大师于希宁先生。建院三十年来,学院几易校名,经历多个发展时期。201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定名为“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正式升格为艺术类普通高等院校。三十年多来,学院紧紧依靠山东省书画学会专业学术团体办学优势,大力践行名家办学、专家执教理念,得到了社会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简介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山西省艺术学校人民艺术家、著名版画家力群为首任校长。1958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山西艺术学院,此后几经分合,几度易名。1998年,与山西省电影学校合并成立山西省文化艺术学校。2000年,与山西职工文学院联合改制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一所高职类艺术院校,这是山西艺术教育的里程碑,学院由此步入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学院校本部位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劳动技师学院)是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始建于1955年,始称山东省劳动局工人技术学校,是建国后省内最早建立的职业院校,办学底蕴深厚,具有培养“专科学历+技师职业资格”“双证书”的独特优势。学院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山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好不好,附排名简介校友评价(10条)广东广东松松山职业职业技术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怎么样排名简介校友评价好不学院技术学不好技术术学院技术学院术学好不好 高考志愿填报选择一所好的大学可谓是至关重要,全国2000多所高校中如何了解一所高校呢,本文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关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知识,包含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友评价、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介绍、安徽排名
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与省教育厅共同领导和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是国家“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学校”、国家&ldq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省属高职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6年的济南惠鲁商业学校。经过80多年的积淀,学校以“立德树人兴商润民”为使命,以建设“创业型高水平商科院校”为目标愿景,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坚持“经营、创新、开放、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
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简介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教育部备案的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秉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德技双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高职院校”为目标,建立了开放创新强校模式,累积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
2024-12-22 10:06:44
2024-03-07 18:04:15
2024-12-29 10:53:29
2024-12-19 22:47:28
2024-12-01 08:19:55
2024-11-11 08: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