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院校信息 > 正文

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

2025-01-02 09:08:49 | 焕发网

焕发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

2024年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于2024年开放博士研究生招生,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等六个一级学科。学校秉承“坚持国家标准,办出党校特色”的理念,提供高端学术平台,注重党性教育,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专业扎实,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高水平人才。

招生方式包括“申请-考核”和硕博连读两种。硕博连读仅面向本校在读硕士研究生。2024年招生专业见附件《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

报考条件需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共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符合学位和学历要求,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非定向培养)或40周岁以下(定向培养)。具备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基本完成,成绩优秀或推荐免试条件,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报名需通过网上系统进行,包括填写报考信息、上传照片、提交申请材料、缴纳报名费等步骤。考生需提交身份证、报名信息表、党员身份证明、同意报考证明、学历学位证书、外语水平证书、硕士成绩单、推荐书、论文、科研计划书、获奖证书等材料。材料需清晰扫描并合并为PDF文件上传。报名费200元,报名费缴纳时间规定为11月20日至12月18日。

考核流程分为申请材料评审、综合考核和体检。申请材料评审成绩分为专业基础、学习经历、学术成果等,满分为100分,低于60分为不合格。综合考核包含笔试和面试,笔试重点考察专业外语和专业科目,面试考察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等。综合考核成绩由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比例计算,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录取工作遵循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的原则,综合考虑招生计划、报考类别、综合考核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及身体状况等。录取后,非定向生的人事档案需转入,定向生党组织关系转入,不转户口、人事档案。学费为每生每学年10000元,并设有多元奖助体系,包括奖学金、助学金、三助岗位等。

招生简章解释权归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招生委员会所有,如遇国家或北京市政策调整,将及时公布最新信息。

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焕发网

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

1、在百度上搜索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找到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以后点击打开。

2、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官方网站以后,点击上方菜单栏的硕士目录按钮。

3、页面跳转进入2020年硕士专业目录查询界面,如选择查询北京地区,选择学科类别为哲学,点击查询。

4、页面跳转以后可以看到北京市各个高校的哲学学科的招生目录。

5、例如可以点击北京大学进入以后,在上方的拟招生人数列中就可以看到拟计划招生的人数。

6、返回上级页面后可以继续查看北京的其他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如清华大学。

社科院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

焕发网(https://www.hf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社科院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的相关内容。

社科院研究生招生简章2022
1.招生方向:
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心理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与传播学、考古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人口学、社会工作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运输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推广教育、农业资源利用、农业推广体系建设、农村发展战略与政策、动物医学等。
2.招生对象:
国内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符合相关学科门类和专业要求的国内、外人士。能够适应繁重学习和科研任务,具备较高的学术素质和潜质,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3.申请时间:
为了确保顺利进行招生录取工作,研究生招生统一网上报名时间定于12月10日—15日。具体时间以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告为准。
4.招生计划:
详见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告。
5.考试内容和方式:
考试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基本外语能力、学科综合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等。笔试采取多种方式,包括在线考试、网络视频面试、现场面试等。
6.招生程序:
我校研究生招生程序如下:
(1) 填写报名信息和上传相应材料;
(2) 确认报名信息和材料;
(3) 缴纳报名费用;
(4) 参加招生考试;
(5) 收到录取通知书;
(6) 报到注册。
7.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5号中国社会科学院
邮编:100732
联系电话:010-8519 0000
研究生招生网址:

以上就是焕发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www.hfkaoy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哲学专业招收研究生人数有哪些大学”相关推荐
烟台大学有哪些专业招收研究生?
烟台大学有哪些专业招收研究生?

烟台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2烟台大学研究生分数线2022如下:烟台大学的文学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67分,工学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3分,管理学专业的考研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53分。烟台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佳中国魅力城市—烟台,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于1984年建校,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学校东临

2024-11-27 10:25:07
同济大学有哪些专业招收研究?
同济大学有哪些专业招收研究?

同济大学2022有哪些专业招收研究?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普通本科停止招生,2021年,同济大学浙江学院普通本科停止招生,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以终止办学的方式推进转设工作。同济大学2022考研分数线如下:2022年同济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分数线350分,口腔医学专业考研分数线330分,护理专业考研分数线310分,公共管理专业考研分数线178分,会计专业考研分数

2024-04-09 17:53:44
湖北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湖北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

湖北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专业有哪些湖北大学目前提供多种研究生专业,涵盖广泛的学科领域。具体来说,该校拥有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包括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此外,还设有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涉及众多学科,如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

2024-12-04 12:59:17
2024年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年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年研究生招收人数2024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82人。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专硕:电气工程学院56人,工程师学院能动+电气共23人,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能动+电气共3人。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预计为:2023年12月23日至25日,网上报名时间:2023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点至22点。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

2023-12-23 20:22:19
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2024年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2024年研究生招收人数)

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838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4人。其招生计划中含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各专业招生人数见专业目录,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2024年国家下达计划数量和推免生接收情况以及各学科报考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哈尔滨工程大学入学标准有:1、录取通知书、高考准考证。2、身份证及复印

2023-12-23 22:16:37
北大哲学系有哪些专业
北大哲学系有哪些专业

北大哲学系有哪些专业北大哲学系主要有以下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这些专业涵盖了哲学的广泛领域,从理论思考到实际应用,从东方智慧到西方哲学,从历史传承到现代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它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5-01-29 13:40:21
哈工大研究生招生人数(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
哈工大研究生招生人数(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

哈工大研究生招生人数4332。根据查询哈工大官网信息显示,2024年该校研究生招生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838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4名,共4332人,招生计划中含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考生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等。2024研究生招收人数202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计划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838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94人。其招生计划中含推荐免试生、单独考试考生和

2023-12-27 02:57:08
内蒙古有哪些大学招收研究生
内蒙古有哪些大学招收研究生

2021赤峰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256名工作人员报考条件?招聘人员基本条件(一)招聘计划中,确定一定比例岗位招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项目生,其他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空缺岗位都用于专项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简称高校毕业生);部分岗位定向招聘“蒙汉兼通人员”。1、以下三类人员统称为“项目生”:(1)“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指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4-07-31 12: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