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考资讯 > 正文

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

2024-11-02 01:34:06 | 焕发网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相关的问题,今天,焕发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

跨专业考研难在哪

考研本不容易,跨专业跨院校考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如果决定跨专业考研,考生就需要加倍努力,选好目标,准备好资料,做好规划。蝴蝶飞不飞的过沧海,还看你有多努力。下面从三个方面(难度、目标、注意事项)详细和大家谈谈关于跨专业考研的事。
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很多同学跨专业考研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你在原来大学里所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沉淀了多少基础,你要选择的专业它所在这个学校,每年竞争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都是一帮什么样的战士一起和你竞争这个专业,这一点是同学必须考虑的。
在为期一年的复习过程中,如果你去跨专业,而且从冷门跨到热门,或者跨到完全不相干的专业,比如你原来学生物,你非要学金融,你原来学医学,非要学管理、会计,这样面临的难度比较大,你必须考虑,你所要学习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不是你的基础能够在一年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光凭热情和勇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这两个方面,大家必须结合起来去考虑。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给自己定一个目标,而且是明确的目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明确这个目标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怎么检验这一点,我觉得这个检验的方法也很简单。你怎么去确定自己的目标呢?就和谈恋爱一样,如果你们班上有一个女生,或者隔壁班上有一个女生,或者系里面有一个女生,如果达到每天不看她一眼你睡都睡不好觉的程度,这个目标说明你一定确定了,当然很多同学也知道,你看重的可能都是“系花”、“校花”,这就是第二点难度的问题你虽然定了目标,可能人家不一定看得上你,或者你不一定有这样的能力去竞争。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专业
俗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跨专业报考难度系数在所有考研科目中是最大的,甚至盲目跨专业考研存在满盘皆输的危险。 尤其是如果准备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基本功不扎实,那么即便最终考上了也会出现就业难问题,甚至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些跨专业考研成功的同学最终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等症状。
选专业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如果你要跨越这个专业,你所选择是不是你在大学里面,或者你从小就开始向往的专业、方向,如果确实是这样,我觉得这个目标还要去争取,然后再看看这个目标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很高的难度。我觉得对我们来讲,文经类的专业,只要智商不低于100人的人,只要真正想干,我觉得你一定能够至少学会,虽然不一定会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高手。因为那些东西大部分死记硬背就可以解决一定的问题,有些东西需要靠一点天分。在一些理工类的顶尖专业方面,很多同学学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的东西,你的目的是做生物研究,如果在这方面你的智商或者钻研精神不达到一定的深度,这些专业入门都很难,因为它要持续不断地滚动学习。我不是说重理轻文,因为和同学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要说清楚,难免强调一下。但是文科学习的特性就是这样的,你可能背一段,不影响你对其他知识点的理解,如果理工科,任何一章学不会,后面的章节根本没有办法进行。
所以,是否跨专业方面,从原理层面,我给大家强调的就是这两个方面,第一你的主观意愿,你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第二你所要根据你的意愿选择的目标,它的难度要求到底是不是你能够接受的范围。其实,究竟是跨是守,其实只要跟随心声、跟随意志,跨越自己,相信梦想就能被放飞。
管理类研究生、法硕、计算机专业、金融学、通信等专业研究生的报考一直是一个热点,连续几年来,这几个专业的研究生也一直居高不下,前前后后排列在历年考研十大热门专业中。

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

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

我是18年开始考的,最后总分408分,个人感觉还不错呢。考研要想成功一定要有扎实的知识,这个就需要有个合理的复习计划,并能够不打折扣的执行。我把我复习计划分享出来,看看是否适合你吧。


起步阶段:从现在到明年5月份

这个阶段的第一件事,就是确定专业院校。确定考研的目标院校和专业,明确自己是否要跨考,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想要去的城市,以及这个城市是否有招收自己相关专业的高校。并且根据自己的考研决心来确定目标院校的层次,是考211院校还是985院校?每年由二本或者3本考上985院校的考生很多,重要的是你是否有考上的决心和毅力。

其次是这个阶段的复习,从开始复习到5月份这段时间,大家应该好好打基础,这一阶段同学们只做一件事,就是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学得更加牢固一些。

强化阶段:6-11月

此阶段是整个备考过程的要点阶段,尤其是中间的暑假,复习时间最为集中,没有任何其他学习任务的干扰,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这一阶段,因此这一阶段被考研人形象地称为“强化期”。

这一阶段的复习要从基础复习多方面地转入要点专项复习,可以认认真真地看多几遍复习资料,专业复习资料来逐步熟悉考研的考试题型,考试要求和考试要领。还要适当地做一点习题,可以选择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去做,有针对性地去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

冲刺阶段:11月到考前

冲刺期各科均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本阶段理所当然地要巩固已经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归纳总结,升华提炼,查漏补缺,牢牢把握要点、难点;同时,要将已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最后卷面上的得分,也就是说,要强化应试训练。
焕发网


有了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有临场发挥的能力,这就是考试技巧。我总结了一些各科考试的注意的事项,你要了解一下哟:

一、政治分析题 一定要条理清楚,逐条回答。

阅卷人具有扫过一行文字然后立马抓住中心词的能力。中心词也即得分点,所以答题的时候可以把得分的核心内容分条摆在最前面,其他的只需要根据核心词灵活展开,自圆其说即可。

后期大家背诵政治分析题也需要注意,分析题没有固定答案,切忌一字一句,一字不差的背诵,没有必要!只需要记忆重点,其他的自圆其说即可。只要主线不跑偏,再加上一定量的分析,不给你满分都过不去。

二、英语作文千万不能跑题

英语试卷的评判是最容易的的,需要人工判卷的也就是翻译和大小作文。而卷面部分又主要集中在大小作文。

所以大家平时除了准备作文之外,还需要多练字。当然在作文的阅卷中,除了卷面书写外,阅卷老师看的第一件事就是作文是否紧扣主题。如果写的都不是这个话题,都是万能话术,那么再好看的卷面也没用。

三、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虽然评卷标准里面是没有卷面分这一说,但主观题考试的答题卡都是扫描成电子版在电脑上阅卷,字迹不好或有多处涂改的答题卡,扫描出来的效果就会极其的不好。

阅卷老师在评卷期间每天连轴转8个小时以上改试卷,那是相当的累。如果碰到一份看字都费劲的卷子,那心态简直要爆炸。虽说主要是看答案,每道题都是的判分是取不同老师的平均分,一道题因为字迹的原因得分差别不是很大,但每一道题累计下来,那这个分差还是比较吓人的……


考研还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焦躁,只要做好复习的事情,至于结果自有好的安排。 还有耐得住寂寞,认准自己考研的目标不能放松,不要被周围不考研的同学所影响,早点声明自己拒绝不必要的应酬和休闲娱乐,要知道一旦你放松了,你这一鼓作气的考研节奏就被打乱了,这是考研道路的拦路虎。

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

可以跨专业申请出国读研吗,需要做什么准备?

焕发网(https://www.hf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可以跨专业申请出国读研吗,需要做什么准备?的相关内容。

首先,跨专业申请读研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专业跨度过大,不仅影响申请,而且也耽误了今后学业的完成。对一个自己完全不掌握的专业,在全新的环境,加上语言的压力,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想要跨专业申请读研,一定要考虑清楚,您需要提前规划,比如在国内就选修该专业的相关课程,有相应的学分,并且在申请中表现出自己极大的学习兴趣。
跨专业申请的要求
在考虑跨专业申请的问题上,我们必须明白国内外跨学科的要求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的。
首先国内门槛低,最多也就是要求几门必修课,主要是考研的分数决定。但是在国外跨专业的要求,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甚至不同档次的学校,门槛高低都不一样。
在英国,留学生转专业并不罕见,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比如文科生转商科、传媒、教育等等。工科生转商科也比较多,商科中的MSc本身就是理学硕士。
也有一些专业对学术背景的要求比较严格。比如法学、建筑学、医学以及一些工科类高技术专业,都需要有相关的经验或者学术背景,否则就算是转成功了,学起来也会比较吃力哦!
同样的,美国大学跨专业申请的要求也相对低些,学校可以接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不同专业间的转换。但是美国跨专业的难度对于不同档次的学校有明显不同,比如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学校,对跨专业的考察相对严格些,排名较低或者专业性比较低的学校政策就宽松一些。
如果确定跨专业申请,那么最好至少提前一到两年开始准备,提前对申请学校进行研究,以了解学校对跨专业申请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此外,还需要了解申请所需要的相关材料以及流程等,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好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个人背景。
有明确目标规划的学生应该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为申请工作做准备了。由于跨专业申请,学校不仅要看本专业的表现,还要看申请人的经验和能力是否与申请专业相匹配。
留学以自己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大学,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一键定位。
使用方法:把你的GPA、语言成绩、专业名称、院校背景(211/985/双非)等信息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匹配出与你成绩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可以依据自己的条件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留学案例,了解一下与自己情况类似的人,他/她们都去了哪些院校,作为自己选择院校的参考。

以上就是焕发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焕发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www.hfkaoy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经验丰富的考研人对考研有哪些建议?”相关推荐
在职研究生考研的建议有哪些呢?
在职研究生考研的建议有哪些呢?

在职研究生考研的建议有哪些呢?【双证研究生全网可查,点击了解详情】在职研究生培训推荐实力较强的尚德教育。在职研究生考研的建议有以下几点:1、作息稳定,大开大合的作息容易造成身体疲乏和心理负担。但每个人适合的作息真不大一样,有的人能早起却不一定元气满满,有的人完全是夜行生物,晚上依旧活力四射。因此,不妨花个大概一俩天了解一下自己的作息合理区间,并以此为依据安排学习。2、学习计划

2024-06-05 07:01:28
跨专业考研,有哪些建议?
跨专业考研,有哪些建议?

跨专业考研考生得分备考的六条建议?2016考研学习交流群:410257364秋季强化阶段快要来到,作为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如何在专业课复习上勇猛突击,争取在专业实力上更胜一筹,增加考研成功的砝码?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考研复习尤其是专业课的复习采用什么样的策略与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是猎考考研给跨专业考研同学在专业课复习上的六点建议,一起来学习吧!一、积极自我暗示。不少考生在备考复习过

2024-10-12 06:02:31
特岗教师的备考经验有哪些?
特岗教师的备考经验有哪些?

特岗教师的备考经验有哪些?特岗教师的备考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考试大纲和要求:首先要了解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的大纲和要求,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提高备考效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考试大纲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计划要具体、明确,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等。同时,要保证计划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紧张或过于宽松。系统

2024-06-29 00:58:45
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有哪些?
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有哪些?

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有哪些?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有以下几点: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职研究生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非常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确保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2.提前预习课程内容:在每学期开始之前,可以提前预习一下课程内容,了解大致的知识点和难点,这样在上课时就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3.注重课堂

2024-06-04 09:31:38
普通二本想跨考新传,有哪些建议?
普通二本想跨考新传,有哪些建议?

普通二本想跨考新传,有哪些建议?跨考新传(新闻传播学)对于普通二本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实现跨专业考研的目标:了解新传专业要求:你需要对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研究方向和就业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浏览高校官网、参加专业讲座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补充专业知识:由于你本科专业与新传不同,需要通过自学或参加培训班来补充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知

2024-10-31 09:54:52
边工作边考研是怎样的经历?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边工作边考研是怎样的经历?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边工作边考研是怎样的经历?有哪些经验或教训?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进入工作阶段,整个人都要放在工作上面,那考研又是一件压力非常大的事情,你是要复习好几门功课,同时要兼顾工作,这的确非常有挑战。一边考研一边工作时,你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做好时间管理因为你要做的事情多了,你会发现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你需要严格把控自己的时间

2024-05-29 16:14:37
在职研究生有哪些实用的备考经验分享?
在职研究生有哪些实用的备考经验分享?

在职研究生有哪些实用的备考经验分享?在职研究生备考经验分享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建议: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复习进度等。2.选择适合自己的备考方式,如自习、培训班、网课等。3.坚持每天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4.多做真题,了解考试形式和出题规律,提高应试能力。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有哪些?在职研究生的备考经验

2024-05-31 23:13:22
想跨专业考传媒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建议?
想跨专业考传媒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建议?

想跨专业考传媒专业研究生,有哪些建议?如果你想跨专业考传媒专业研究生,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专业要求:首先,你需要详细了解传媒专业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和就业前景。这将帮助你确定自己是否对该领域感兴趣,并为你的申请做好准备。2.补充相关背景知识:由于你是跨专业申请,你可能需要补充一些与传媒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相关课程或实习来实现。确保你对传媒领域的基础知识有

2024-10-29 18:08:21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