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考资讯 > 正文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2024-09-22 08:25:03 | 焕发网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近日,某媒体刊发了一篇题为
《“下调法定婚龄”争议10年:法理、情理如何断?》
的文章。
该文章纵向梳理了我国婚姻年龄政策的流变,横向对比了其他国家对婚姻年龄的相关规定,援引了大量人口普查和婚育调查数据,采访了学界有代表性研究的专家学者,
探讨了老龄化加速和生育率下跌背景下“下调法定婚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该文章推出后迅速引起热议,两天内集中了3万多条评论,质疑声占绝大多数。
其实,网友们的质疑多少有点偏离重点。“下调法定婚龄”只是放宽婚姻的年龄限制,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并不意味着必须在该年龄结婚。婚姻作为一项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自治为前提,愿意结的结,认为自身条件不成熟的不结即可。
但网友们的质疑并非没有意义,它们暗示着:
通过下调法定婚龄促进婚育率,并非解决当前人口结构问题的万全之策。学制冲突、婚育成本、生活压力、就业机会等才是大多数人缔结婚姻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为什么要调整法定婚龄?
《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我国男性结婚年龄不得早于22周岁,女性不得早于20周岁。这一规定沿用自1980年修订的《婚姻法》。在此之前,根据1950年《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男女法定婚龄分别是20岁和18岁。
法定婚龄调整,是建国后我国人口急剧膨胀的结果。
据统计,1949年后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保持在4以上(国际通常以2.1作为人口世代更替水平),1960至1980年的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人口从66207万增长到了98705万,人口净增长超过3.2亿。人口数量超出社会承载能力,给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协调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紧张关系,1980年,我国将“晚婚晚育”作为倡导性价值写入《婚姻法》,并将法定婚龄提高至现行标准,以实现减少生育、控制人口膨胀的目的。
可见,我国法定婚龄的调整服务于控制生育的目的,其上调或下降与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自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处于1.5一下的极低生育水平,2010仅为1.18,2015年更是跌至1.05。低生育率,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的迫近。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为2248万人,占总人口的4.15%;而202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总人口的14.2%。
根据当前的极低生育率,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将在2025至2030年进入负增长,2033年前后65岁老人占比将超过20%,达到联合国超级老龄社会标准——
少子化、老龄化和低生育已然成为我国新的基本人口国情。
随之而来的,是老龄社会带来的诸多矛盾。
广东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鲁晓明教授撰文指出,老龄化将急剧增加社会的扶养压力:
在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筹集制度下,随着养老金缴付人数的下降和领取养老金人数的增加,供求失衡所致的养老金缺口不断扩大乃势在必然。
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3.64亿,人口抚养比上升至50.15%。届时,将出现两个在职人员抚养一个老人的严峻局面。
同时,根据人口经济学理论,老龄化社会将深刻影响经济发展:
劳动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将造成劳动力成本急剧上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密集型产业萎缩,将造成社会生产力下降,总产出减少。与此同时,老龄化意味着低欲望化,社会总需求下降,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不足,需求拉动型经济将无以为继。有专家预测,若仅考虑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021年之后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在过去三十几年的年均增长率基础上,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学学者提出:
晚婚晚育政策乃是

特殊时期应对严峻人口形势的权宜之计。如今人口结构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修改法定婚龄,提升婚育率化解老龄化社会弊端,已迫在眉睫。

下调法定婚龄能否提高婚育率?
现代医学证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性成熟年龄分别为16周岁和14周岁。年满18周岁,即被视为对自身行为和外界事物有成熟的控制和辨认能力。因此,世界各国大多将18周岁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年龄,法定婚龄也围绕18周岁上下浮动。
根据联合国2012年的统计数据,女性法定婚龄小于18周岁的国家占84%,男性小于18周岁的占80%。我国男性22岁的法定婚龄为世界最高,而男女双方均要求年满20周岁的,只有我国。
由此观之,下调法定婚龄才是与世界主流保持一致的做法。很多学者也已经从生理、法理、经济和文化等角度充分论证,下调法定年龄并无不妥。
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下调法定婚龄真的能够回应我国婚育率低迷的现实吗?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4.89岁,而2020年,这一年龄已上涨至28.67岁。部分地区,如安徽省,已突破30岁大关,达到了男31.89岁,女30.73岁。
与男22岁女20岁的法定婚龄相比,初婚年龄显然畸高。
这意味着法定婚龄并非限制人们婚育选择的主要因素。婚育率低迷,另有他因。
这一问题是当前人口学界的研究热点,不少学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观点。
网友评论中提到的“学制冲突”是影响因素之一。
根据现行教育学制安排,6~7岁进入小学学习,18岁左右高考进入大学。22~25岁的适婚年龄,正是本科或研究生刚刚毕业的时间。
虽然法律并未禁止在校大学生结婚,但从现实角度看,绝大多数在校学生缺乏独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仍靠家庭供养。而婚后共同居住、共同生活、子女抚育等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校大学生即使结婚也是有名无实。
此外,婚姻是一个“优中选优”的重大人生抉择,就业岗位、收入高低、社会地位都是影响择偶的关键因素。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差别不大,只有步入社会才能彰显出其自身能力以及家庭关系带来的社会资源和经济条件。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进入社会后再择偶是更为理性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供给远大于劳动力需求,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节”,这使得年轻人不得不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程度以期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考研在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仍然年年“卷”出新高度,考博人数也在成倍数增长。越来越长的求学生涯自然使推迟婚姻成为必然。
网友还在评论中提到了居高不下的结婚成本问题,这也是初婚年龄推迟的直接动因。
在“无房不婚”观念支配下,房价高低对结婚成本有决定性影响。有学者做过统计,
“房价对婚龄人口的初婚决策有显著的推迟效应,房价每上升1%,个体初婚年龄平均增加1.108岁。”
而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15年里,全国各个城市房价均呈上涨态势,依城市发展程度不同,涨幅大约在6%到18%之间分布。不同地区的初婚年龄与该地区的房价涨幅呈正相关状态。
日益攀升的高价彩礼也大幅拉高了婚姻成本。
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过,彩礼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婚龄性别比的严重失衡。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未婚青年性别比达到135.39,这意味着每135.39个婚龄男青年只有100个婚龄女青年与之相对应。其中农村地区青年未婚性别比达到158.30,而35岁的大龄青年未婚性别比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43.20。婚龄女性稀缺,男性为了彰显婚娶诚意和经济实力,在彩礼金额上不断竞争。与之相伴随的,新房装修、家用电器、婚纱摄影、婚庆礼仪、婚宴举办等结婚消费也在竞争攀比中日益高涨。当婚姻成本的增速超出个人经济水平增速,婚龄推迟便是必然结果。
贝克尔在《家庭论》中提出,
人们选择结婚的核心原因是个人在婚后可以节约成本支出,实现规模效益。当婚姻成本居高不下,威胁到婚姻的可预期收益时,婚姻对人们的吸引力自然会降低。
鉴于上述因素,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周兴教授指出,在老龄化背景下要解决初婚年龄和生育决策问题,
关键在于将婚姻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他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民生保障水平,包括生育保险、产假制度和生育补贴等;其次,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降低婚龄青年的婚育成本;最后,调控房价,完善公租房,解决好婚后“住有所居”的问题。
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要想实现某种政策目的,应当使制度规则符合每个个体的自利需求与个人主义的决策动机。
因此缓解老龄化、提高年轻人的婚育意愿,仅仅依靠下调法定婚龄显然是乏力的。如何使婚姻和生育的预期收益大于其成本,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法门。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专硕扩招,毕业后就业时专硕会更有竞争力吗?

随着专硕扩招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专业硕士学位。那么,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拥有专硕学位是否会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竞争力呢?本文将从就业市场需求、专业深度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就业市场需求:
就业市场对于不同学历和专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在某些行业或职业领域,对于拥有专业硕士学位的毕业生有着更高的需求。这是因为专硕学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毕业生在相关领域具备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从而在就业竞争中具备优势。
二、专业深度:
专硕学位注重学科专业的深入研究,相比于学术型硕士学位,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使得专硕毕业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上更有优势,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展现出更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在某些行业或职业中,这种专业深度对于毕业生的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综合能力: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综合能力也是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重要考量因素。专硕学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这些综合能力对于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升了毕业生的竞争力。
在专硕扩招的背景下,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确实能够在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中带来更多的竞争力。然而,就业竞争仍然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学历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毕业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实践经验和个人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因此,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只是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途径,毕业生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才能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

专硕将成为未来考研主流,为什么专硕更受欢迎?

焕发网(https://www.hfkaoyan.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专硕将成为未来考研主流,为什么专硕更受欢迎?的相关内容。

专硕成为考研主流,主要是因为专硕更加简单,考上的概率更大,而且之前很多专硕只需要学两年即可。 焕发网

近年来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专业硕士的招生培养规模正稳步增长,预计到2025年,将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硕将成未来考研主流。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的占比仅为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超60%。

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人数在硕士招生总人数中的占比仅为15.9%,其后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硕招生人数,到2020年专硕招生人数占比已超过60%,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进一步明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以往,专业硕士的学制大多是两年,或者两年半,但是近年来,已陆续有不少高校对专硕学制进行了调整,延长至3年。

今年,又有多所高校做了类似调整。

今年,有多所高校宣布将其专硕招生专业学制延长到3年。从2023年起,海南师范大学的教育、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将由2年调整为3年;河南大学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南京师范大学的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4个专业学位的学制,也都拟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专硕不是“次等学位”,不是降低标准、随便糊弄就可以速成的学位。如果为了“赶进度”,而在课程、师资、实训基地等资源都不完备的情况下硬生生扩大专硕的招生,就不免会使公众对专硕的印象陷入“培养雷同”“降分录取”的沼泽。

建议:无论你是选择专硕还是学硕,都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应该从自身的未来目标需求出发,如果将来自己确实有读博,继续进行科研的打算,应该首选学术型硕士,如果对于读博的要求并不那么明显,而是希望硕士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那么可以更多的考虑专业型硕士。

以上就是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焕发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www.hfkaoyan.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晚婚晚育政策什么时候提出的”相关推荐
申请英国硕士,雅思成绩最晚什么时候提交?
申请英国硕士,雅思成绩最晚什么时候提交?

重庆邮电大学考研历年初试复试录取分数线给你说重点就是,重邮通信是最好的,一级学科下面有两个二级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处理。但是学校这方面很模糊,导师这两个方向都要,但是有的导师没项目,具体做什么要看项目需要,报考时候要搞清楚。已经说过了,所谓“方向”完全只是个名字,比如“移动通信”我敢说完全不是你想的那种。重邮最出名的肯定是他的3G了,但是分数会很高,特别是其中的牛导(没关系的话要

2024-09-27 03:05:54
公费师范生最晚可以什么时候学位证
公费师范生最晚可以什么时候学位证

公费师范生最晚可以什么时候学位证7年内。公费师范生最晚在毕业后7年内获得学位证。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免试入学暂行办法》,公费师范生免试认定的有效期为三年。在这三年内未能获得师范类学士学位,认定将失效,需要重新参加入学考试。即使失去免试认定资格,公费师范生仍然有机会在毕业后的7年内通过正常的学习和考试流程获得学位证。公费师范生工作6年后怎么办公费师范生工作六年后可以申

2024-09-14 01:48:25
美国研究生最晚录取时间截止到什么时候
美国研究生最晚录取时间截止到什么时候

2023年南加州大学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南加州大学是美国的一所顶尖的私立大学,在美国是具有一定声誉的大学,当前有很多学生想要申请到南加州大学,那么2023年南加州大学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是什么时候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下!一、南加州大学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南加州大学研究生开放申请时间:往年申请截止时间:第一轮:10月31日,第二轮:11月30日,第三轮:12月31日,第四轮:

2023-12-27 06:44:23
为什么考研国家线要晚一些出
为什么考研国家线要晚一些出

考研先出分数还是先出国家线其是先出分数,然后再出国家线。考研成绩一般会在2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以通过成绩判断自己是否有可能达到国家线,是否有资格进入复试。而国家线则会在3月中旬公布,它是考生进入复试的重要依据,也是考生最终能否被录取的关键。因此,考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和准备工作,以应对接下来的考研复试。为什么考研国家线要晚一些出考研国家线是考生是否进入研究生复试的

2024-05-21 09:06:02
为什么有的学校招研究生简章出的特别晚
为什么有的学校招研究生简章出的特别晚

为什么有的学校招研究生简章出的特别晚招生规模的不同是导致研究生简章发布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一些专业仅招收少量学生,通常能很快公布招生简章;而招收人数较多的专业,如北大经济学院的金融专硕,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准备简章。北大国发院以往仅招收几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简章通常在当天或次日公布;然而,北大经济学院的金融专硕招生人数高达百人以上,简章公布需要2-3天时间。同样,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024-12-14 09:34:18
东北大学复试时间晚吗
东北大学复试时间晚吗

东北大学考研复试时间2023年东北大学考研复试时间为:3月下旬左右。东北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根据2021年12月官网显示,学校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占地总面积26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3.7万平方米。设有10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有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6个一级学

2024-03-24 19:15:48
在职研究生政治学考试大纲复习晚了怎么办
在职研究生政治学考试大纲复习晚了怎么办

在职研究生政治学考试大纲复习晚了怎么办第一、在职研究生政治学考试大纲会新增考点基本上每年的在职研政治考试大纲都会有新增的考点,主要是以时政热点的变化而对新增考点。所以考生们需要关注重点,因为新的考点的出题率是比较大大的。第二、既然新增了一些考点,那么必然会删除一些考点我们不需要关注删除的考点,但是大家要注意某个章节所删除的考点,可能会把其它章节的考点增加进来。第三、在职研究生

2024-05-30 13:53:06
国家线什么时候出的
国家线什么时候出的

国家线什么时候出的国家线公布的时间一般稳定在3月中旬考研国家线划分为A、B两类,A类分数线最高,其次是B类地区。这两类地区的分数线通常会相差2~10分。考研国家线划定标准考研国家线划分为A、B两类,A类分数线最高,其次是B类地区。这两类地区的分数线通常会相差2~10分。分区概念: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

2024-01-07 03:55:56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