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问到美国读土木工程《结构方向》研究生要几年每年学费怎么样?如果硕博连读呢大概要几年可以详细介绍么
一般的话都是1--2年,两年居多:
本科学费/年 $19629 硕士学费 $16516
本科总费用/年 $27700 硕士总费用/年 $28600
美国的土木工程专业排名与美国工程学院排名基本上保持一致,加州伯克利大学(Univ. of California Berkeley)、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gne)、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学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传统名校,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Purdue Univ. West Lafayette)、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等学校也非常强,而这些学校也基本上是所有申请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热门选择。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作为专业第一、全球知名的学校,申请难度也是非常大的,该校土木工程在土木与环境工程系(Department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分为工程与项目管理、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与水利工程等六个子方向。综合近几年的录取情况,能进入Berkeley土木工程专业学习的学生,往往GRE平均的Verbal在600以上,TOEFL也达到了104左右,这在工程类专业中也算少见的高分了。
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U of Michigan地处美国五大湖的工业区,其工程学院常年位居美国前十,而土木工程专业更是高居第七。从Petersons上的数据可知,该校去年收到372份申请,仅有30人入学,入学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7岁,可见大部分入学的学生都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了,所以国内的本科学生在申请时最好有一定的实习来弥补这一劣势。U of Michigan提供的方向有:建筑工程管理、环境与水资源工程、地质技术工程和结构与材料工程。该校对于申请人GRE和TOEFL的最低要求分别为1200+4和84(阅读23,听力23,口语17,写作17)。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建筑工程管理方向提供MEng的终极学位,该学位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在申请时可以不提供GRE成绩,申请难度相对较低。
卡内基美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MU的计算机全美顶尖,其土木工程专业也相当不错,尤其是在匹兹堡这个钢铁之城,工科学生的就业还是相当不错的。该校土木工程排名11,提供的方向有:高级基础结构系统(Advanced Infrastructure Systems)、土木工程、计算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管理与科学等方向。由于竞争激烈,尽管没有最低分要求,但申请成功的申请人GRE的Verbal部分在600分到700分。不过该校也宣称,如果其他背景(如教学背景、科研背景或工作背景等)非常强,也有可能不提交GRE成绩而获得录取。从Petersons上公布的数据看,去年CMU收到257份申请,入学的为52人。
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地处美国加州最发达的城市洛杉矶的USC仅凭这一点就成为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首选,与该校高综合排名相提并论的往往是其高昂的学费以及对于中国学生的青睐。该校作为加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大学之一,尽管土木工程专业刚刚能挤进前30,但竞争者依然非常多,也成为了很多清华、同济等名校的保底校。该校提供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地质技术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应用力学、环境质量管理和结构设计方向。该校的土木项目并不算很大,但国际学生占了绝大部分,只要GPA在3.3以上,GRE和TOEFL在平均水准以上的同学都可以尝试申请这所名校。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加州的Stanford是全美最有贵族气息的顶尖学校,综合排名前4,工程学院排名第2,土木工程专业排名第3,仅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就拥有28名全职教授,是清华学生的首选,该校同样也有名校情结,在大陆招生也往往只招清华、天大、浙大、中科大的学生。该校庞大的土木环境系拥有着建筑设计、大气与能源、建筑工程管理、环境工程与科学、环境流体力学与水文学、结构工程与地质力学等几个方向,其也是为数不多的将建筑设计放在土木系底下的学校。在该系282名学生中有132位国际学生,中国学生不在少数,20%左右的录取率让这所名校看起来并不那么高不可攀,但从入学学生27岁的平均年龄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也是已经有工作经验的。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综合排名40左右的U of Washington在土木工程专业排名前20,地处波音公司总部所在的Seattle,也算是美国西北部的大城市。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有建筑工程、环境工程、地质技术工程、水文学,水资源与环境流体力学、结构工程与力学及交通工程。318份申请者,接近50%的录取率,算是比较高的,从学校官网上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入学的74位硕士平均GPA为3.4,GRE的Verbal部分平均分为482,Quantitative部分为710,Analytical Writing部分为4.0,只要GPA比较高的同学,申请该校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宾州州立大学Penn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
PSU专业排名18,是美国宾州最大的公立大学,也是不少申请人的保底校,提供的方向也比较多:水利系统、建筑工程、环境与水资源、地质工程与路基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与交通工程。官网公布的数据为2007年的数据,73名国际学生申请者中有55%的录取率,平均GPA为3.33,GRE的Verbal部分为510,Quantitative部分为755,Analytical Writing部分为3.98。另外该校还公布了申请该系硕士的最低分要求,分别为TOEFL高于80分(口语20),GRE的Verbal部分高于430,Quantitative部分高于650,Analytical Writing部分高于3.0。
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专业排名第10的Cornell是著名的常春藤名校之一,也是一所对中国学生相对比较友好的学校,其风景如画的校园风光和在同级别学校中较高的录取率,也成为众多中国学生的心仪学校。Cornell不愧为全美专业最多的学校之一,其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提供职业性的MEng学位以及研究型的MS学位,大方向有民用基础设施、环境以及工程系统与管理,细分的方向更多,有:环境处理、环境流体力学与水文学、环境与水资源系统、地质技术工程、交通系统工程、工程管理、结构工程等,甚至遥感技术也设在该系。Cornell对于TOEFL的最低要求为77分(写作20,听力15,阅读20,口语22),尽管总分不高,但口语的要求对于很多中国学生而言并不容易。虽说据传Cornell是著名的要分名校(即非常喜欢分数很好的学生),但只要文书材料能策划好,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
UIUC尽管综合排名40左右,但该校的名气在中国非常大,而土木工程专业更是常年与UC Berkeley雄踞头把交椅。该系拥有54名全职教授,数量超过Stanford几乎一倍,所有学生数量也达到了514人。UIUC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方向众多:建筑管理、建筑材料、环境工程与科学、环境水文学与水利工程、地质技术工程、信息技术、结构工程与交通工程。其中信息技术方向与其他开在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或者商学院底下的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不同,它的课程更多的涉及到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与土木工程和环境工程相关的领域。学校官网上提供了从2003年从2007年的数据,录取的学生中,平均GRE的Verbal部分分数在510左右,Quantitative部分分数在760左右,而Analytical Writing部分均在4.5。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
美国东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隶属于东北大学的工程学院,分别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排名48位。土木工程硕士有如下五个方向: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对于博士方向来讲,相比硕士学习更加灵活和全面,学习内容融合了土木和环境工程两个部分。学校对TOEFL和GRE成绩无明确要求,但是从近几年的申请经验来看,托福最好高于90,GRE1200(TWE4分)。(除托福外也可以接受雅思,雅思不低于6.5分,单项无要求),GPA3.0以上。如果想争取RA,TA最好有工作经验。
这所学校特别推荐给目前TOEFL或GRE还没有达到要求,但希望入读名校的同学。因为东北大学开设有桥梁课程,TG成绩不达标的同学可以通过东北大学的桥梁课程,获得东北大学的有条件录取,从而进入东北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学习。东北大学桥梁课程的入学条件是GPA3.0以上,托福61-79或雅思5.5-6.5,就读8个月的预备课程;托福79以上或雅思6.5以上,就读4个月的预备课程。
2010年美国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排名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 Champaign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
3 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3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6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佐治亚理工学院
7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7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密西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7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7 University弗吉尼亚理工大学
10 Cornell University康乃尔大学
1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
1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卡内基美隆大学
13 Northwestern University西北大学
13 Texas A&M University德州A&M大学
15 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17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1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8 Penn State University Park宾州州立大学-University Park Campus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18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明尼苏达大学Twin Cities分校
18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华盛顿大学
23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Columbia College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学院
24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25 Lehigh University利哈伊大学
25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Raleigh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2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25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
25 University of 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30 Duke University杜克大学
30 Rice University莱斯大学
30 University at Buffalo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
30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南加州大学
34 Iowa State University爱荷华州立大学
35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伦斯勒理工学院
36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36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科罗拉多州立大学
36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Columbus俄亥俄州立大学哥伦布分校
36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亚利桑那大学
36 University of Virginia弗吉尼亚大学
41 Drexel University德雷塞尔大学
41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密歇根州立大学
4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加州大学欧文分校
41 The University of Iowa爱荷华大学
45 Rutgers University New Brunswick罗格斯大学新伯朗士威校区
4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马萨诸塞大学Amherst校区
45 Vanderbilt University范德堡大学
4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凯斯西储大学
48 Clemson University克莱姆森大学
48 Missour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48 Northeastern University美国东北大学
48 Oregon State University俄勒冈州立大学
48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辛辛那提大学
48 University of Delaware德拉华大学
48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圣母大学
48 The University of Tennessee田纳西大学
48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58 Auburn University奥本大学
58 Clarkson University克拉克森大学
58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aton Rouge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58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密歇根理工大学
58 Tufts University塔夫斯大学
58 The University of Utah犹他大学
58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华盛顿州立大学
65 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伊利诺理工大学
65 Texas Tech University德州理工大学
65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康涅狄格大学
65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伊利诺大学芝加哥校区
65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堪萨斯大学
65 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65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俄克拉荷马大学
65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匹兹堡大学
65 Utah State University犹他州立大学
master一般1-2年,直博3-4年,有的专业会长些。硕士毕业如果成绩符合要求,可以直接升博,如果不想,可以直接工作。连读的话,大概在4-6年之间,这要看你在校的学习成绩怎样了,要是达到学分要求就可以早点读完。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至于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给我留言,我只要看到了就会在第一时间给你答复,最后祝你好运!

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334 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新闻学理论
1.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2.新闻活动: 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新闻活动的渠道
3.新闻: 新闻的基本特点;两种新闻定义;新闻本源;新闻要素;新闻类别
4.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性质;“后真相时代”与新闻失实焕发网
5.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与信息;新闻与宣传;新闻与舆论;

6.新闻事业的产生: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新媒体的产生
7.互联网造就传媒业新业态:新媒体持续冲击大众传媒;新闻生产:从专业化到社会化;新闻接收:从受众到用户;新闻机构:从单一媒体到融合媒体;新闻体制:从单一国企体制到混合体制,形成三足鼎立
8.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事业的发展水平;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受众的多元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9.新闻媒介的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新闻媒体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体产品的商品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0.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我国新闻媒体的作用和任务;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1.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精髓;党性原则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项基本制度;坚持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12.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与舆论引导相辅相成;舆论引导;舆论监督;舆论新格局
13.大众传媒与社会: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大众传媒与政治;大众传媒与经济;大众传媒与文化;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14.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新闻自由的含义;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新闻自由属于人民;新闻法规
15.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系;国家对媒介的管理;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中央厨房的新闻生产模式
16.传媒业经营: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互联网宣告精准营销的来临
17.新闻媒介的受众:受众是谁;受众是新闻媒介的参与者;受众的特点;受众的细分;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受众的权利;受众和媒体认知;受众地位的新变化
18.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决定新闻生产的要素;新闻生产的场域;新闻选择和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选择的具体运用
19.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专业要求和基本体裁: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的专业要求;新闻报道的构成;传统媒体的新闻体裁;新媒体的新闻制作
20.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新闻专业理念;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基本修养
21.中国的新闻改革: 40年四次跨越;新闻改革的基本特点;学科建设: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二、传播学理论
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2.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3.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象征性社会互动
4.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的基本过程;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5.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6.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组织传播
7.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8.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
9.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0.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11.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传播产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12.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培养”理论;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从“知沟”到“数字鸿沟”
1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
14.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学派
三、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1.导论: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发展;
2.研究的基础:科学及其相关概念;科学的发展逻辑;理论及其相关概念
3.研究的过程:研究的过程;量化与质化研究方法
4.测量:测量的级别;指数和量表;测量的信度和效度
5.抽样:抽样的基本概念;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
6.调查法:大众传播研究里调查法的应用;调查法的特点和类型;问卷设计;调查的步骤和误差
7.实验法:大众传播研究里实验法的应用;实验法的特点和类型;实验设计;实验法的实施
8.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分析法的特点;内容分析法的过程
9.分析和解释量化数据:整理和录入数据;单变量统计分析;双变量统计分析;多变量统计分析
10.质化田野研究:质化田野研究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质化田野研究的传统;质化田野研究的过程和特征;访谈与观察
11.文本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在大众传播研究中的应用;文本分析法的特点;符号学;精神分析;框架分析;话语分析
12.整理和分析质化研究资料:质化研究资料的分析思路和特点;整理质化研究资料;分析质化研究资料
13.现存资料分析:文献资料研究;二手资料分析;历史研究
14.研究报告的写作:研究报告;研究计划书
复习参考资料:
1.《新闻学概论》,著者: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第七版;
2. 《传播学教程》,著者: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第二版;
3.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著者:陈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第二版。
原标题:关于公布大连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的通知
文章来源:http://gs.dlut.edu.cn/info/1173/12920.htm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
www.hfkaoyan.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