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8 14:51:35 | 焕发网
710《建筑史》考试大纲
一、 大纲综述
建筑史是建筑学本科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对于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概况、规律,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设计信息,这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二、 考试内容
1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了解各时期建筑发展的情况,尤其注意它对后期建筑形成的影响。
1. 原始社会建筑
原始居住方式的种类,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2. 奴隶社会建筑
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第二章 城市建设
了解古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掌握各朝代主要城市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洛阳城、北宋东京城、元大都、明清北京城、南宋平府江等。
第三章 宫殿、坛庙、陵墓
1. 宫殿
熟练掌握宫殿建筑的沿革,重点掌握明清北京故宫。
2. 坛庙
熟练掌握坛庙的沿革,重点掌握北京天坛。
3. 陵墓
熟练掌握各个朝代陵墓的特点(沿革)。
第四章 宗教建筑
掌握宗教建设的发展历程;熟练掌握佛教寺庙、道教寺观中的重要建筑单体及其特色;掌握塔幢的分类、特色及实例;了解石窟的情况。
第五章 住宅
了解各时期各地域内典型住宅的布局,样式等情况。
第六章 园林
了解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发展概况,熟练掌握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设计方法及相关实例。
第七章 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
熟练掌握中国古代木结构的结构体系;屋顶形式;台阶栏杆样式;大木作;屋架作法;小木作等作法;以及名词解释。
第八章 清式建筑做法
注意清式建筑与宋式建筑的区别与联系。熟练掌握大木作、小木作、屋架作法、石作、瓦作,彩画等及名词解释。
2 、《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
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掌握府邸和宫殿、金字塔的演化,悬崖陵墓、太阳神庙、及建材、结构体系及技术。
第二章 两河流域的建筑
了解建材、结构体系及技术,掌握山岳台。
第四章 古希腊建筑
掌握三种柱式画法、名称及特点,重点掌握雅典卫城的布局,建筑等。
第五章 古罗马建筑
掌握五种柱式画法,名称及特点,掌握这个时期的拱券技术;掌握古希腊与古罗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掌握古罗马广场及其它重要的公共性建筑;《建筑十书》。
第七章 拜占庭建筑
掌握穹顶帆拱和圣索菲亚教堂。
第八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掌握巴西利卡罗马风建筑、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建筑及特点。了解意大利中世纪建筑及西班牙伊斯兰建筑。
第九章 文艺复兴建筑
掌握文艺复兴建筑开端和结束的两个穹顶特色;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们的生平,作品等;掌握文艺复兴在建筑理论上所做的贡献;掌握巴洛克建筑形成的原因,特点及事例。
第十章 法国古典主义
掌握宫廷建筑如商堡;广场;掌握洛可可室内设计风格。掌握法国古典主义的主要特点。
3 、《外国近现代建筑》
第一章 十八世纪下半叶 - 十九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熟练掌握复古思潮,城市改建。
第二章 十九世纪下半叶 - 二十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
熟练掌握欧美探求运动中各国家的风格,风格特点及建筑(或对建筑的影响)。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
掌握现代派四位建筑大师在二战前的建筑活动和对现代主义建筑的贡献。
第四章 战后 40-70 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
掌握二战间的建筑流派,重点掌握四位建筑大师的生平,功绩,理论,作品及风格,他们是格罗皮乌斯、密斯、柯布、赖特。掌握本世纪 60 年代后的各种流派:高技派,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第五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
掌握现代之后建筑思潮的实质。了解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新发展和简约的设计倾向。
三、 考试要求
1、 熟练掌握建筑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
2、 掌握各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流派以及特点;
3、 掌握典型建筑(或布局)的设计人、平立面图(教材上)及主要特点;
4、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建筑风格、流派进行比较与分析;
5、 对一些理论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和论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6、 对现代建筑应该广泛涉猎,弥补教科书上的不足;
7、 答题中尽量多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可以更好的说明试题,并表现本专业特色。
北京建筑大学
2023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详见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xwgg/c4e617dd61cc454bb58ff4932ef996dd.htm
二、学科专业介绍
(一)学术型研究生(以学科代码为序)
1.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北京市第三批重点建设马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本着“培养人才、服务首都、面向城市”的发展思路,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城市化理论与中国城市发展”为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学科建设重点,以城市发展理论与建筑文化为研究特色,在研究平台、科研团队、项目申报、成果积累等方面,凝聚方向,加强建设。目前,具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众化与国际传播协同创新中心等科研教学平台,形成了以建筑伦理、城市空间文化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以承担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项目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等课题项目为研究载体,形成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领域和科研成果,为北京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做出贡献。
本学科共设置 3 个招生方向: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旨在整体性、综合性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内在逻辑联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
该研究方向的培养任务是,引导研究生从整体性上认识、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发展相结合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的过程。该研究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条件、进程、成果、趋势为研究对象,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该研究方向的培养任务是,引导研究生从历史与理论相结合视角,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主题,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重点进行学习和研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3)思想政治教育焕发网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规律,为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服务。
该研究方向的主要培养任务是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着力探索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新理念、新内容、新途径、新载体,促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2.数学(0701)
本学科密切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注重将数学理论与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重点学科中的问题相结合,开展相关数学学科的系统化建设,研究范围涉及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形成了生物数学、偏微分方程理论及工程应用、大数据建模及应用、应用数理统计及应用基础研究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
2010 年获批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4 年通过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的专项评估。2016年获批“建筑结构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19 年获批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本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分布合理,勇于创新开拓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介绍详见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xwgg/c4e617dd61cc454bb58ff4932ef996dd.htm。
本学科将数学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重大科研成果。2008 年,“冲击爆炸作用下重要目标毁伤效应及防护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地区退化森林植被生态恢复(CRRM)的模式理论与三北技术”于 2009 年获得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2010 年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 年“环境演变与种群演化的研究” 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不同时间尺度的环境演变和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及其传染病时空演化动力学理论及方法”先后于 2008 年和 2014 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近年来,本学科教师主持和参加 40 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千万余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1 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1 项、科技部重大专项 1 项,国际合作项目 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5 项,北京市教委联合基金项目 1 项,在《Journal of Algebra》、《Journalof Dynamics and Differential Equation 》、《Nonlinear Dynamics》、《Journal of Chemical Sciences》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 300 余篇论文,其中 SCI、EI 检索 100 余篇;在 China-Japan-Korea Colloquiumon Mathematical Biology、14th 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8th European Conferenceon Mathematical and Theoretical Biology 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 10 余次;承办“第六届生物数学国际会议”、“第二届京津冀数学与统计学研讨会暨研究生学术论坛”等。
本学科设置 2 个招生专业:(1)应用数学;(2)运筹学与控制论。
本学科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较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受到一定的科研训练,对研究方向的前沿进展与动向有一定了解;注重将数学理论与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相结合,具备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针对实际问题做出有理论或实践意义的成果。
3.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
本学科设置于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2003 年成为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 年获得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与市政工程学科密切配合、协同发展。
本学科现有教授 19 人,副教授 25 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具备良好的科研条件,价值8000 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用于开展水环境、大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流体、化学、计算模拟等实验研究。拥有“节能减排与城乡可持续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市电子废物资源化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北京市可持续排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基地,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研究平台。
近 5 年,本学科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 50 余项,教育部科技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人文社科基金等省部级课题 60 余项,完成科研经费 5300 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出版专著 20 部,申请专利 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12 项。
作为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交叉学科领域,本学科瞄准北京市和全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需求,尤其是针对北京和其它城市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市环境和生态方面面临的众多而突出的复杂问题,以自主创新、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为指引,支撑学科建设和发展,在多年科研积累的基础上,围绕节能减排、海绵城市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污水处理、城市环境生态修复、污染综合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城乡环境保护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技与实际应用问题,多角度全方位开展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
本学科设置 2 个招生专业:(1)环境科学;(2)环境工程。
本学科特别重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同首都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紧密相连,与许多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多方面的实践教学与科研基地。
本学科特别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荷兰、德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专家学者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经常参加并协办重点领域的国际与地区学术会议,及时掌握国际上的前沿领域和最新发展,科研工作及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有力地促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4.机械工程(0802)
本学科设置于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本学科始于 1907 年京师初等工业学堂金工科,是学校最早设立的 4 个本科专业之一,是首都唯一以城市建设智能装备和城市轨道车辆为特色的学科。该学科领域主要围绕城市建设智能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复杂机电系统服役性能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应急救援及再造智能化装备理论与技术 4 个特色研究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形成了一批对行业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本学科具有良好的科研和教学条件,拥有先进而齐全的试验与检测设备,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和“建设机械与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等 5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本学科(领域)拥有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1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1 个。师资队伍介绍详见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xwgg/c4e617dd61cc454bb58ff4932ef996dd.htm。
近 5 年,承担包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863 计划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20 多项,获得包含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0 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其中 150 余篇被 SCI、EI 等收录,专著 15 篇,国家专利 100余项。
本学科(领域)设置 6 个招生学科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机械电子工程;(3)机械设计及理论;(4)车辆工程;(5)高端装备智能运维;(6)工业工程。
通过本学科(领域)培养,培养掌握机械工程领域行业所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有扎实的机械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知识、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及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5.控制科学与工程(0811)
本学科设置于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主要研究自动控制、检测、模式识别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人工智能相关理论与算法,并研究它们在智慧城市和建筑领域的应用。本学科始建于 1979 年,研究生教育始于 2005 年,是全国高校最早开展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理论与技术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近 40 年来,本学科为首都城市建设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目前本学科具有招收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资格,研究生培养定位于研究城市建设和建筑领域中智能信息处理、先进控制理论与技术,目前已形成了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以城市与建筑信息化技术、建筑电气与建筑智能化技术为专业特色,人工智能理论、控制理论、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科依托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即“机器人仿生与功能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建筑大数据智能处理方法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展学科建设。同时,学科建有智慧城市信息化研究所,下设智能控制理论与系统研究室、城市计算与人工智能研究室、建筑电气与城市电网研究室和智慧城市数字化研究室,研究所和研究室定期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可有效保证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本学科拥有“面向智慧城市中时空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两个北京市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实验中心”于 2007 年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且于 2013 年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北京市组织的验收;“北京市建筑安全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11 年通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证;“智慧城市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于 2014 年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此外,本学科与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多个创新实验室,实验室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能够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优良的研究环境。
本学科是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新工科联盟机器人工程专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电气节能分会常务委员单位。师资队伍介绍详见官网https://yjsy.bucea.edu.cn/xwgg/c4e617dd61cc454bb58ff4932ef996dd.htm。
近年来,学科研究生导师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及企业项目等 60 余项;近 5 年到校经费 4000 余万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500 余篇,出版专著 40余部,获国家发明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科研、教学成果奖励多项。
本学科面向智慧城市数字化工程理论与技术、建筑节能与安全监控理论与工程、智能机器人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算法等领域,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创新性地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范围广,就业质量高,近几年就业单位主要是国家和北京市各大建筑设计院、研究院、大学、设计公司,以及北京市各大科研院所、机关单位,部分学生在“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业或进入高新技术企业就业。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焕发网:www.hfkaoyan.com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23年招生专业有哪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招生专业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用统计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等。一、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招生专业序号专业名称专业大类专业类
沈阳建筑大学2023年的招生计划和专业有哪些(附专业列表)一、沈阳建筑大学招生专业有哪些沈阳建筑大学开设的专业有: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智能建造、测绘工程、交通工程、家具设计与工程、建筑学、城乡
山东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991土木工程材料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建筑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大纲科目代码:991科目名称:土木工程材料考试范围:一、砂石材料1.石料技术性能2.集料的技术性能3.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4.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二、沥青材料1.沥青基础知识2.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3.改性沥青4.乳化沥青三、沥青混合料1.沥青混合料的
吉林建筑大学2023年招生专业有哪些?吉林建筑大学招生专业为经济统计学、社会工作、地理信息科学、工程力学、材料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一、吉林建筑大学招生专业ken0@166.com二、吉林建筑大学王牌专业ken1@166.com三、吉林建筑大学简介吉林建筑
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一、招生规模学校2023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888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35名,非全日制研究生53名。具体招生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和招生名额详见安徽建筑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数为准。二、报考条件(一)报考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
长春建筑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长春建筑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长春建筑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今年招生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育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学校今年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层次招生工作。第三条学校全称:长春建筑学院层次:本科办学类型:民办普通高校第四条长春建筑学院奢岭校区:
北京建筑大学考研难度1、考取北京建筑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相对容易】。2、考研难易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名气、排名等,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北京建筑大学是【非211高校】,所在城市位于【北京】。3、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复试分数线和报录比也是反映该校考研难不难的重要指标,4、考研难易还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
北京建筑大学有招在职研究生吗?北京建筑大学有招在职研究生吗?北京建筑大学由多个部门共同创建,该校名师荟萃、特色鲜明,是教育教学成果丰硕的高等学府,也是莘莘学子理想的研修圣地。有些学员想报名该校在职研究生,那么,北京建筑大学有招在职研究生吗?据介绍,该校目前是有招收在职研究生的,学员主要能够以专业硕士报名,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该校的在职研究生课程。一、招生专业好就业大家报名北京
2024-12-16 04:01:08
2024-12-18 10:13:35
2024-12-02 08:21:06
2024-12-02 01:05:51
2024-12-09 18:55:45
2024-03-07 18:04:15